走进科大
“多面手”的竞赛闯关路
发布日期:2023-05-22 来源: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: 赵娜娜 图片:林泽宁 访问量:

“他是一个‘多面手’”,在战友眼中,研究生学员洪阳什么都行,体能、竞赛、论文,他的名字后面总是写着“优秀”。

单眼皮,大高个,走起路来健步如飞,做起事来雷厉风行,战友常常戏称他为“追风”的少年。

来科大之前,洪阳就是一个“军事迷”, 他最喜欢的就是收集各种武器装备的照片,家里也摆满了各种坦克和飞机的模型。

“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老兵,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故事,就是爷爷和战友们在战场‘奋战杀敌’的英勇事迹。”至于为什么喜欢武器装备的照片,洪阳认为是受到爷爷的影响。因此,他从小便立志参军入伍,至于“入”到哪里,他没有想好。直到高三那年,考上国防科大的师兄回校宣讲,听着师兄口中的“中国高度”“中国速度”“无人作战”热血沸腾,那一刻,梦想的种子在他心中种下,考上科大成为了他的终极目标。

“尽管已经有把握考上,但拿到那封‘沉甸甸’的录取通知书时,我还是哭了。”2016年,洪阳以650分的高分考入科大,开启了一路“绿灯”的“闯关”之路。

共同科目训练中的体能,对于刚入学的学员来说,是不小的障碍,然而,洪阳,似乎是一匹“黑马”,早早就“跳级”了,随后,他担任班长、排长、连长,获得学员嘉奖、学习标兵、强军奖学金,参与国家级、军级、省级竞赛更是拿奖拿到“手软”,2020年,洪阳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“晋级”为研究生学员,并发表3篇SCI高水平学术论文,成为身边人羡慕的优秀“多面手”。

在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“标签”下,洪阳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年的“微小型水下无人平台挑战赛”。

“那次比赛,让我真正了解了‘作战’”。由于比赛环境模拟实际海上战场,让已经参加过一次国赛的洪阳,有些紧张。作为团队唯一一个负责机械臂的设计和制作的参赛选手,对比赛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“当时的赛题,就是做一个微小型的水下机器人,同时完成指定的‘作战’任务,例如深水探测、位置定位、物品抓取等。”刚拿到赛题,洪阳就犯了难。要想完成赛题的任务,一个机械臂远远不够,需要更换不同功能和尺寸才行,可比赛要求一个微型机器人只能安装一个机械臂。

“什么样的材料和设计能适应深水区的长时间作业和任务的完成?”洪阳开始在网上搜寻各种资料,由于比赛时间有限,他开始与时间赛跑,那段时间,从晨光熹微到更深露重,他常常在电脑前“设计”一整天,在不断修正设计思路的过程中,他决定结合比赛任务,开始从机械臂的形状入手,着重增加机械臂的弧度、锯齿和凹槽的设计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洪阳在日夜兼程下,决定比赛命运的微小机械臂终于设计组装完成。

比赛当天,洪阳和团队一起带着他们的“设计”自信满满地坐上皮划艇,前往指定海域进行比赛,皮划艇才行驶至一半路程时,海域浪花飞卷,“必须紧紧抓住小艇的栏杆,每次遇到海浪,小艇就会被‘颠’起来。”在‘战风斗浪’的过程中,洪阳满脑袋都在担心他的“机械臂”能否真正的“战风斗浪”。

终于顺利达到指定比赛区域后,洪阳发现,由于水流速度较快,大部分参赛的微小型机器人下水后,其前行速度受限,遇到逆流更是无法前行,更不用说到达深水的指定任务区域。“我在设计时,考虑了水流速问题,虽然我们的机器人行动缓慢,但‘匀速’前行是没有问题的。”最终,团队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。

如今,洪阳已经是学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,每当有人称赞他时,他总会说“成绩属于过去,作为一名科大学员,只要是部队需要的能力,我都会全力‘get’。”蓄积能量,厚积薄发,未来,“多面手”洪阳定会书写出更加精彩的青春华章。